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能力建设项目顺利通过工信部验收
发布时间:2023-03-25
3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在武汉组织召开验收会议,总投资超过5.4亿元的工信部2017年工业转型升级《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能力建设项目》通过验收。项目完成了建设方案所列各项建设任务,达到了项目实施目标和考核指标,标志着创新中心能力平台建设全面完成,成为我国光电子器件芯片自主研发的重要工艺平台,在支撑我国通信系统核心器件自主可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次会议,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范书建,工信部产促中心主任沙南生;省经信厅副厅长江斌、科技处处长田智勇,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苏新威等各级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创新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余少华,中国信科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山枝等出席,创新中心董事长黄宣泽、总经理肖希、副总经理郑彦升等参加。会议由部产促中心副处长张翠主持,验收会专家组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忠担任组长。
范书建首先对创新中心的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坚持共性关键技术研发,致力于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材料、关键工艺、关键设备难题;二是加强市场化运行机制建设,按照“小核心、大协作、广开放”的模式打造国家级创新平台,切实增强内生动力;三是广泛征集社会资本的投入,进一步探索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建立多元的融资渠道。
中国信科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山枝首先致辞,对工信部、湖北省经信厅和武汉市经信局在集团数十年来发展及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建设等工作方方面面给予的指导与大力支持表示了感谢。
创新中心专委会主任余少华院士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创新中心成立以来总体发展情况,他用“强核、破卡、壮圈、融链”八个字概括总结了中心五年来的建设历程。他指出,创新中心充分依托平台优势,将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核心的光子芯片技术创新链与硅基光电子芯片自主可控产业链深度融合,不断加强研发攻关,延伸创新链、完善产业链,大大提升了我国信息光电子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
项目负责人、创新中心总经理肖希汇报了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成效。他从项目目标、建设内容、财务组织管理、经济社会效益评价及验收自评价和展望五个方面介绍了项目的完成情况。
与会专家赴各技术平台观看了设备演示,创新中心技术专家进行了介绍和答疑。专家组经过现场考察、审阅资料、质询、答辩等环节,一致认为项目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果。
项目完成了III-V族高端光电器件芯片工艺平台、硅光集成芯片工艺平台、芯片测试及器件封装工艺平台的平台建设,形成了高端光电子芯片技术的研发能力及覆盖光电子芯片设计仿真、PDK 开发、工艺流片、光电子封装、测试筛检和特性评价的完整中试能力,是支撑我国光电子器件芯片自主研发的重要工艺平台。
突破超高速光器件、光电协同、高频高密度光电封装、先进传输和控制算法四大关键技术,掌握了 InP 和硅光两大光子集成平台的多功能单片集成技术,开发了光域合成新型PAM4光信号发射芯片架构,研制出80GHz 光电探测器和超110GHz电光调制器芯片技术,掌握并突破了高频高密度光电封装工艺;研发的高速率电光调制器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在国内率先完成了 Pb/s 级超大容量光传输系统实验。
开展了一系列关键光子集成芯片和器件产品的攻关。完成国内首款商用100Gb/s硅光芯片及400Gb/s的正式投产及规模应用,多款商用芯片取得产业化突破,在光传感、光量子、光测量等领域研制出一批特种光电芯片和器件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在支撑我国通信系统核心器件自主可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项目期内累计申请发明专利152项,其中PCT专利5项;中国发明专利147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牵头行业标准和课题6 项,参与制订行业标准26项,累计发表学术论文 88 篇。在超高速光芯片、先进封装、量子信息、测试测量等方面获得标准话语权。
项目期内,面向 5G 等光电子产业,提供芯片中试熟化、模块开发、测试测量、标准制订等开展服务 100 余次,完善产业链、服务全行业,充分发挥了国家级制造业平台的使命担当。同时在服务中探索市场化运营机制,主营业务收入稳步增长,显现了市场化运作的效益和能力。
同时,项目执行使用符合相关财务制度要求、管理规范,专家组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
专家组组长王玉忠院士作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了创新中心在平台建设、技术突破、机制创新及产业化成果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对创新中心在行业支撑、公共服务、参与国家重大规划及智库建设方面的工作成效表示赞赏。他对中心顺利通过验收表示祝贺,并指出,创新中心不断突破核心技术,平台建设成果显著,行业支撑与带动作用明显;创新中心应把项目验收作为新的起点,充分发挥股东建构优势,持续机制创新,以技术服务行业,支撑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的自立自强和不断超越。同时,也希望创新中心的成果能引领行业发展并与国外竞争。